进出口企业与监管部门的交流
与海关等监管部门交流是重要的控制方法,对管理人员和关务人员来说,与海关交流的主要目标是促进...
与海关等监管部门交流是重要的控制方法,对管理人员和关务人员来说,与海关交流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相互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对海关政策和要求的了解,对申报状况的了解,其实也是海关对企业的商业背景和交易情形的了解。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都会利用这一渠道进行控制,与海关的交流处置并不适当,致使已有的风险不能得到控制,甚至还会发生新的问题。
(1)不当的“过度”交流
某些企业的关务和管理人员与海关交流的目标并不是着眼于对双方状况的了解,而是为了使自己或企业获得不适当的优势,因此试图通过不当手段与少数海关关员建立亲密关系,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时的优势和方便,但是最终将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不敢交流
某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关务人员对海关采取躲避态度,尽量减少与海关接触,希望企业成为海关关员眼中的“玻璃人”。他们希望获得方便通关,但是不想获得海关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有:
①过去或者现在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他们不想让这些不规范行为裸露在海关监管之下。
②企业或者集团的某些交易存在避税嫌疑,或者存在灰色地带,不想让海关对自己的交易模式了解过多。
③有一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企业不想正面与海关讨论这些法规及其执行情形。
④畏惧与海关的交流中引起海关的留意,招致海关稽查。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企业不敢与海关交流的弱点,利用海关名义或者假借其与海关有关系,向企业行骗或者勒索钱财。或者,报关人员假造海关特别要求向企业报销不当费用,或者虚伪申报。
(3)正当的交流
作为合法经营的企业,应当勇于向海关等口岸部门报告自己的实际经营和交易情形,从企业高层、中层到操作层面都与海关建立良性的交流通道。这不仅有利于通关事务的正常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处置通关申报流程中的异常和突发情形,增强内部控制,减少报关人员个人借公司名义进行违规操作。
同时,海关从自身内部控制和廉政建设动身,也欢迎不同形式、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的有效交流。海关也有一些主动与企业交流的渠道,如政策咨询、政宣讲、听证,等等。
添加客服微信,获取相关业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