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企跨过深圳河筑梦“希望之海”:打破壁垒 筑巢引凤。
近年来,深圳勇于改革创新,打破壁垒、筑巢引凤,吸引众多香港同胞跨过深圳河,筑梦深圳和粤港澳...
近年来,深圳勇于改革创新,打破壁垒、筑巢引凤,吸引众多香港同胞跨过深圳河,筑梦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港人来深创新创业更便利。自2021年起,深圳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为在深圳工作的37位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职称证书,探索港澳居民工作免办就业证,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率先实现香港税务师、注册建筑师等12类专业人士仅需执业登记或备案就可直接执业。
同时,深圳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首批港籍公务员张心怡通过广东省招录,成为了第一批港澳籍公务员。深圳还设立了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涉及行政、金融、城市规划、涉外人员管理、医疗监管等方面,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
在深圳另一边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香港紧密互动、深度融合,共同发布联合引才政策包,构建“引凤筑巢”机制,靶向引进战略科技人才,为其量身定制科学家实验室。同时,深圳建设深港青年交流的“希望之海”,推出多项措施推进湾区青年发展事业,为创业青年提供安全、平稳、有保障的环境。前海梦工场也为创业青年提供了各类补贴和服务,以及畅通的反映渠道。
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为敏锐深刻。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抢滩布局。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备案孵化创业团队578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357家,团队总融资额超29亿元。
总的来说,深圳通过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打造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并留住了众多香港同胞,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添加客服微信,获取相关业务资料。